請來文化創意產業“大咖”臺灣淡江大學趙雅麗教授、金馬獎評委世新大學齊隆壬教授擔任專職教師,今后還將面向學生開設時下最新的電競、網絡直播、無人機新聞傳播課程……溫州商學院傳媒學院今年4月正式掛牌以來,一直吸引眾人目光,其中著名傳播學專家邵培仁教授受邀來該校執教就備受業界關注。近日,記者專訪溫州商學院傳媒學院執行院長邵培仁教授,聽他講述他與傳媒學院的故事。
我到溫州是為“補拙”
任院長后第一件事
就是“設標準”
記者:今年4月溫州商學院傳媒學院正式掛牌,由您出任學院執行院長。您為何會選擇到溫州任教?
邵培仁:目前,溫州的人才培養與杭州、寧波相比存在一定差距,溫州的學術生態一定程度上缺乏生機與活力。我選擇來溫州,一是被溫商院領導特別是傳媒學院郭樂天院長的誠意感動,二是希望能“補拙”,能為優化溫州的學術生態貢獻微薄之力,為浙南培養出一批“既接天氣又接地氣”的優秀傳媒人才。
記者:請問身為執行院長,您到任后的重點工作有哪些?
邵培仁:出任溫商院傳媒學院執行院長之后,我的主要工作就是為傳媒學院“設標準”。我認為,即使是民辦高校,也應該用公辦學校的標準、甚至是985、211高校的標準來要求自身,這叫“取法于上”。具體工作從兩個方面展開。一是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我主張通過鼓勵考研和留學作為動力源,為此專門組建了一個傳媒學院考研群,自任首席導師。我認為,只要有1/5或1/4的學生準備考研或留學,就能帶動和優化整個學院的學習氛圍和生態。二是提高老師的教學、科研水平。我牽頭建立了開放式的“羅山求知共同體”,以讀書會、微研會、微講座的方式來開展互動、平等、共進式的學術活動,讓老師們在人人參與、互相激勵的過程中提升和優化教學科研水平。今年計劃舉辦16次活動。
請金馬獎評委來當教授
還要讓電競、網絡直播、無人機操作進課程
記者:據我所知,您曾提出要對傳媒學院的本科專業培養方案進行調整,打造溫商院特色,這方面工作有什么進展?
邵培仁:為了打造傳媒學院特色,首先,在人才培養方面,我們開展了本科教學改革大討論,對照50多所國內外重點高校最新的本科教學方案,依據國際標準、中國國情、地方特色、市場需求和學校模塊五項原則,制訂了全新的本科教學方案,讓原有專業煥然一新。比如,我們在廣告學專業設立了廣告與策略傳播、商業與經濟傳播兩個方向,在傳播學專業設立了網絡與新媒體、廣播與影視傳播兩個方向。
其次,大力引進人才和整合資源,申報適應社會發展和地方需求的新專業。今年申報的網絡與新媒體專業就是整個浙南地區都沒有的需求量又非常大的本科專業。
再次,課程設置強調國際化、交叉化、科技化。培養方案中大膽推出無人機新聞傳播、電子競技與游戲主播、人工智能與新聞傳播、動漫設計與制作等課程。學生可以根據興趣愛好自主選擇課程模塊學習。
記者:您到溫州商學院后,引進了一批新聞傳播學界的大咖,他們在傳播學院“上崗”后是否帶來了新火花?
邵培仁:郭樂天院長出面聘請復旦大學黃旦教授、清華大學李希光教授擔任學院顧問,中國人民大學教授宋建武、廈門大學教授許清茂擔任特聘教授。我出面聘請了臺灣淡江大學趙雅麗教授、世新大學齊隆壬教授、浙江傳媒大學馬志強教授擔任專職老師。其中,齊隆壬教授是電影金馬獎的評委、電影學博導,他開設的微電影課,學生們表現出很濃厚的興趣,60個名額很快被一搶而空,且已拍攝出許多很有新意的微電影、微視屏作品,有的作品在完善后準備推薦參加全國性或地區競賽。馬志強教授是南方著名公關專家、省公關學會會長,目前正在結合課堂教學組織學生創作作品參加全國和地方公關和廣告作品的大賽。趙雅麗教授是臺灣省文化創意大師,下學期到任后肯定有助于發展和提升溫州文創產業。還有即將到任的浙江大學博士后楊曉茹教授也是華萊塢電影研究專家。
學院辦學走“四化”目標
瞄準全國高校傳媒學院第一方陣
記者:都說“一校一城,相倚相依”。那么溫商院傳媒學院將會挖掘哪些溫州特色,為溫州傳遞出怎樣的新形象?
邵培仁:溫州有悠久而深厚的歷史傳統,從永嘉學派到當代溫商,個體有家國情懷、報國思想,群體有小、闖、群、和的特點,學術核心是“經世致用,義利并舉”,這些都要體現在人才培養過程中。目前我擔任國際華萊塢學會會長,除了研究傳播學,現在主要做華萊塢電影研究。隨著新媒體的崛起和快速發展,微視頻載體愈發被接納和廣為流傳。針對傳媒學院專業特點以及師資情況,我們計劃以齊隆壬教授為導演、楊曉茹教授為編劇、意大利漢學家唐云教授(著有《當代女“馬可·波羅”的中國日志》)為主持,以短視頻為載體,拍攝制作一系列溫商版“當代馬可·波羅游記”,展示溫商風采的同時,還可作為改革開放四十年的獻禮。此外,我們還計劃由郭樂天院長牽頭、與溫州市記協共同設置,建立溫州本地新聞質量評估體系,發布《溫州傳媒發展報告藍皮書》。
記者:對于未來溫商院傳媒學院的發展,您又有怎樣的定位和思考?
邵培仁:對于未來溫商院傳媒學院的發展,我認為,不僅要爭取進入全國高校傳媒學院的第一方陣,而且要努力進入全國民辦高校傳媒學院的最前列,在浙南地區要力爭第一。為此,傳媒學院在辦學上應該做到“四化”。一是國際化,即課程設置標準國際化,學生培養國際化,提升學生的外語水平,鼓勵學生出國留學。二是本地化,即繼承本地文脈、弘揚溫商精神,培養適應本地社會需求的傳媒人才,為溫州社會發展服務。三是科技化,在人才培養的過程中,熱情擁抱新科技,把最新的傳媒科學技術及時反映到課程設置和教學研究當中;提倡“走出去”“引進來”,即既要派老師去媒體行業兼職,也要聘請媒體專家來學校授課。四是交叉化,如今傳媒學科已與傳統文科漸行漸遠,而與社科和工科的關系卻越來越近,呈現出日益交叉融合的學科特點,因此我們在教學研究中也應踐行多科性、交叉性的思想,努力為國家培養綜合素質高的一專多能的復合型人才。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