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有北京、上海、天津等全國各大高校的經濟、金融專家、學者、教授云集,圍繞新生代、新常態、新金融——“區域金融創新與風險化解”這一主題展開深入探討的中國區域金融年會,日前在溫州商學院舉行。
會上,國家金融與發展實驗室理事長、溫州商學院校長李揚就金融改革,用專業的經濟理論和詳實數據表達了自己的看法:第一、轉變理念,就是金融業經過這么長時間的調整之后,金融業應當看到了不只是一個經濟企業,不只應當追求經濟價值,要追求社會價值;第二、金融服務實體經濟,金融怎么支持它;第三,深入推進利率市場化,利率市場化不是說放開什么利率就利率市場化了;第四是深化匯率的市場化改革;第五去杠桿,管理金融風險就是管理杠桿,就是去杠桿;第六監管效率,這里面地方金融體系也要分離發展和監管,要掛兩個牌子了。在明確權限的基礎上,按照權責一致的原則,強化地方的監管責任;第七發展綠色經濟和綠色金融;第八普惠,普惠金融以可負擔的成本,一個要點,為有真實金融服務需求的社會各階層,第二個要點,要鑒別它的真實需求,有尊嚴的提供;第九是健全貨幣政策和宏觀審核政策的雙支柱、調控框架;第十要發展金融科技;科技金融真正是以人為本。
中國經濟仍處在由新常態邏輯決定的經濟增速下行過程之中,溫州經濟可持續增長的發力點又會在哪里?李楊在分析當前的宏觀金融環境時,為溫州經濟下一步發展出謀劃策。他表示,本輪全球危機以來,隨著公平、平等和可持續問題凸顯,追求經濟價值和社會價值相統一漸成世界潮流,未來經濟的著力點會落在基礎設施和準公益性產業融合上、國家重點戰略項目的發展和金融科技的創新這三個領域中。因此,溫州的企業應該從輕工業中跳出來,盡早布局快速進入以上三個領域,把握時代發展的脈搏。
李揚特別贊成溫州普惠金融的發展。他說,中國的普通百姓過去沒有得到很好的金融服務,現在應當在這方面下功夫。但普惠金融不是扶貧,普惠金融的定義是以可負擔的成本向有真實金融需求的群體有尊嚴地提供適當有效的金融服務,其中包含五個要點:可負擔成本問題;真實金融需求;有尊嚴地提供,而不是施舍;適當有效;金融服務,而不是金融產品。
相關鏈接:
中華工商時報:??????s/html/2018/05/14/02/02_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