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9日,溫州日報刊登《留守兒童陳榮濤和他的“新年愿望”》一文后,引起了社會的關注,各愛心單位、企業、學校都紛紛致電本報黨報熱線“88869996”,表示愿意以己之力去幫陳榮濤完成心愿。今天(3月6日),是陳榮濤開學的第二天,記者與溫州商學院的老師、學生志愿者帶上陳榮濤今年需要繳納的早晚餐費用、服飾、學習用品和中國移動溫州分公司捐贈的手機、話費等一道,來到他就讀的瑞安林川鎮林溪學校,為他送上了期盼已久的“新年禮物”。
一張“暖心”餐費單
3月4日,陳榮濤的奶奶嘴角含笑,忙著給孫子準備牙刷、毛巾、被子等生活用品。第二天,榮濤將迎來他第一次的住校生活。
每天放學,孫子不用再走2小時的山路回家,對榮濤的奶奶來說是件大喜事兒,“每次看著他走路回家,我心里都特別難受,可家里實在拿不出餐費……”每每說到這兒,奶奶都無比自責,感謝溫州商學院的愛心人給我們交了餐費,讓榮濤能寄宿在學校。
林溪學校的教導主任周建利解釋道,學校的住宿都是免費的,學生只需要繳納早晚餐費用,就能在學校寄宿,折合下來一學期需要1500元。“榮濤家因為交不起餐費,只能放學回家吃。”
3月6日,溫州商學院的志愿者將3000元的餐費交到了周建利的手中,“一下子就交了一年!真好真好!”她說,替榮濤謝謝大家,“能遇到你們這些有心人,是這孩子的福氣!”據悉,這筆錢來自張漢鳴慈善公益基金,該基金由溫州商學院創辦人張漢鳴先生捐資設立。
溫州商學院張老師表示,年初聽聞陳榮濤的事后,很是心疼,“那么冷的天,走那么久的山路讀書,太不容易了!”她說,明年的這個時候,他們還會來探望榮濤。“希望能幫孩子度過這段艱難的時期,讓他認真讀書,為將來奠基。”
一部“愛心”手機
對于陳榮濤來說,父母就是夢里的影子,不見面時,連聲音也聽不到。爺爺陳永新說,榮濤父母在溫州市區打零工,家里三個孩子,生活上很拮據。為了省錢,夫妻倆只有一部手機,基本沒往老家打過電話。榮濤希望,能擁有一部不斷線的手機,想爸爸媽媽的時候,能聽一聽他們的聲音。
在得知榮濤的心愿后,中國移動溫州分公司,主動聯系上本報表示愿意捐資,為他完成心愿。6日,這部愛心手機被送到了榮濤手中。“太好了!我可以和爸爸媽媽打電話了!”他開心地喊道。
中國移動溫州分公司相關部門負責人說,留守兒童的父母在外務工,不能時刻陪伴在子女的身邊,對他們來說是不可彌補的遺憾,我們不僅給榮濤賣了手機,還為他準備了2000元的話費,希望這部手機能讓榮濤在思念父母時,聽到他們的聲音。“希望這個小小的舉動,能為孩子帶去一個快樂的童年。”
一份“溫情”禮包
“榮濤,這個禮包送給你。”來自溫州商學院的大一學生吳重陽還將精心準備的愛心禮包送到了陳榮濤手中,這個禮包內有運動衣、文具用品等愛心物資,都是他與同學徐夢緣精心挑選準備的。
陳榮濤認真地接過,鞠躬說著感謝……吳重陽趕忙上前扶起,“不用客氣,把我當親哥哥一樣就好!這是我的手機號碼,記得找我!”吳重陽笑著說,有心事、難題都可以找我聊聊。
年初, 吳重陽、徐夢緣知道了榮濤的事兒,主動請纓為他送上愛心。期間,溫州商學院的老師曾多次聯系本報,詢問榮濤的衣服尺碼、生活所需品等。
“真是有心了!”陳榮濤的班主任葉文帆說,榮濤平日里在學校表現特別積極,做事兒也很認真。“感謝有愛的人們,看來榮濤又要興奮好幾天了。”
榮濤抱著禮包開心的笑臉,刺痛在場所有志愿者們的心,這些東西對于平常孩子來說唾手可得,對于榮濤來說卻是那么彌足珍貴。
臨走時,他不舍地和我們揮手再見,“叔叔、阿姨、哥哥、姐姐,真的謝謝你們……”

相關鏈接:
溫州新聞 ??????stop.cn/p/7248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