溫州網訊 昨天上午,“交運杯”溫州市第五屆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在市區雙嶼物流中心舉行,來自全市40多家企業的121名業務尖兵參賽。市政協副主席黃壽龍出席儀式并宣布開幕。
此次大賽包括叉車工、倉儲管理員、道路貨運駕駛員3項賽事,121名選手分別開展理論知識和操作技術競賽。昨天下午,大賽決出一、二、三等獎及優勝獎。各項比賽前三名的職工,由市人力社保局授予“溫州市技術能手”榮譽稱號,市總工會授予“溫州市職業技能帶頭人”榮譽稱號。年齡35歲以內獲獎選手還將由團市委授予“溫州市青年崗位能手”榮譽稱號,女性獲獎選手將由市婦聯授予“巾幗建功標兵”榮譽稱號。
市委組織部副部長、市人社局局長徐順聰在開幕式致辭中表示,現代物流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我市實施“510”培育提升工程的重點產業,涉及領域廣,吸納就業人數多,對促進生產、拉動消費有重要貢獻。舉辦這樣一場技能大賽,對我市物流產業提高整體實力和核心競爭力有重要作用。
市交通運輸集團有限公司董事長李長江介紹,本次大賽的舉辦,是對加快推進物流行業高技能人才隊伍建設,弘揚工匠精神,造就高素質職工隊伍的重要實踐。
我市物流相關行業從業人數超過15萬,產值占全市GDP的18.6%,目前正處于快速發展階段。
“溫州市物流職業技能大賽已經連續舉辦五年,這次比賽吸引正泰、華峰、森馬等40多家知名企業、121名業務尖兵參與,賽事規格、水平均創新高。”市供應鏈學會會長、市物流行業工會聯合會主席黃小明說,此次比賽現場還邀請我市各中職、高職學校物流專業學生到場參觀,接下來他們還會安排優秀選手進校園開展實踐教學,發揮比賽的“傳幫帶”作用,為溫州物流行業的發展提供人才和智力支持。
本次比賽由市人社局、市總工會、市交通運輸局、市商務局、市質監局和市交運集團聯合主辦,市供應鏈學會、市物流行業工會聯合會承辦。
倉儲管理員比賽冠軍:
50箱貨物出入庫8分鐘內準確整理
姓名:仇河堅單位:溫州市耐銳鞋業有限公司
仇河堅畢業于溫州大學城市學院物流管理專業,畢業7年多來在溫州多家企業從事倉儲管理。
相比叉車工和道路貨運駕駛員,倉儲管理員的工作似乎要平淡得多,比賽觀賞性也遠遠不及上面兩項。事實上,海量、繁雜的出入庫作業,對操作者的觀察力、細心程度都有更高的要求。
昨天比賽中,仇河堅和其他選手們要在8分鐘內,對兩種共50箱貨物準確無誤地完成入庫理貨、出庫理貨作業。“這些貨物中會摻雜著破損、錯誤的箱子,需要快速驗明登記。”仇河堅說,這就要求操作者非常熟悉流程,同時要特別細致,才能確保快速且準確。
“我過去在森馬工作過,大企業有著更加完善規范的流程制度,這對我的職業生涯有很大幫助。”仇河堅說,在大型企業歷練的經驗,對他在現崗位的發揮很有益處。
作為耐銳鞋業公司的業務骨干,仇河堅認為堅持本職,不斷鍛煉自身的業務技能,是這次比賽能夠取得優異成績的關鍵所在,“剛畢業時我也考慮過轉行,但想到在這一專業有這么多年的積累,不想前功盡棄,而且物流行業發展很快,未來空間也非常大,這些都促使我堅持下來。”
道路貨運駕駛員冠軍:
開過十幾年公交車運貨要像載客一樣
姓名:張宇展單位:浙江華峰物流有限責任公司
張師傅是瑞安人,有20年駕齡,開過貨車、公交車。得知拿到了冠軍,他感到非常意外,“大家成績都很接近,我就是更加小心、仔細一點,加上運氣也不錯。”
在華峰物流100多名駕駛員中,張師傅是入職才一年的新人。不過,短短一年他就憑借優異的車技、沉穩的駕駛風格贏得同事們的認可,脫穎而出代表企業參加比賽。
“我原來在瑞安開了十幾年的公交車,公交車上經常站著許多乘客,還有老人、孩子,這對駕駛員的考驗非常大,要求不僅僅是不出事故,更要開得穩,起步剎車都得平緩。”張師傅說,開車安全是最重要的,公交司機的經歷讓他開貨車的時候同樣小心謹慎,“要把貨物當乘客一樣細心對待,這樣才能開好車。”
張師傅每天要開一兩百公里,把合成樹脂等材料送到全市各地的企業。張師傅最驕傲的是,開了十幾年營運車輛,他沒有出過一起事故。
昨天的比賽用車是福田小貨車,張師傅以前沒有開過。“車子比較新,我提前試開了一下,很快就適應了。”張師傅說,比賽主要考走單邊橋、S形路,不能觸碰障礙物,也不能壓線。最終,張師傅以1分10秒的成績在30名參賽司機中脫穎而出。
叉車工比賽冠軍:
車子開得行云流水貨物放得穩穩當當
姓名:孫益豐單位:浙江華峰合成樹脂有限公司
對于拿到叉車工比賽的冠軍,孫益豐說自己心里早就有感覺。
小孫是江西人,今年25歲。兩年前第一次接觸叉車,從年齡和資歷上看,他都是新手。不過,許多開了十幾年叉車的老同事都認可他的技術,推薦他參賽。
昨天比賽中,叉車工們要駕駛一輛美科斯內燃叉車將幾件模擬托盤貨品叉起,沿路線進入繞樁區,放在指定區域,最后倒車離開。駕駛過程中,叉車不得出界,也不得碰到或撞倒障礙物。
在僅比車身寬一點的賽道內,小孫開得行云流水,完全不像平常開叉車慢吞吞的樣子。同時貨物都能穩穩地放落到指定區域的正中央,一些在場觀賽的老叉車工豎起了大拇指。最終,小孫以1分45秒完成比賽,超出第二名10多秒,而其他選手大多耗時2~3分鐘。
“干一行就要愛一行,我覺得既然選擇了這份職業,就應該想辦法讓自己做到最好。”小孫每天的工作是用叉車裝卸打包好的尼龍材料,“多的時候,一條線路一天要開上1000多趟,基本上不會出差錯。”
如何在這么短的時間里,從門外漢成為一名叉車能手?小孫說,其實沒有什么特別方法,無非是要認真對待每一次裝卸作業,把它當成比賽一樣認真對待、反復琢磨操作手法,自然熟能生巧。

相關鏈接:
浙江新聞:??????s.zjol.com.cn/zjnews/wznews/201711/t20171127_5823510.shtml
甌網:??????1show.html
中國物通網:??????s.chinawutong.com/wlxy/wlxzfc/201711/521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