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同學們更好的認識就業、創業、傳承家業這三者各自的優缺點,并對未來有更好的規劃,12月8日下午,美國商務部前助理部長黃建南教授第四次做講座,這次的主題是“就業、創業或傳承家業”。
黃建南以企業的基礎理論與基本構造作為切入點,并依據近代中國到當代中國,國情的變化歷程闡述了“現在中國年青一輩與老一輩思維上存在隔閡的原因”,他說道,“老一輩的企業家大多都是沒有極高學歷的,他們可以在自己現有的行業中做的很好,但他們往往缺少獨特的對未來時代需求變化的認知、了解,這導致他們與年青一代在認知上會產生分歧。”
代際之間存在隔閡,為此,年輕人更需要積極地與上一輩人溝通,并在思維的交流中為企業注入新的活力。在談及家族企業時,黃建南這樣說道:“我知道你們在場的很多人家里都有工廠企業,所以你們要學會為你們的家族企業注入全新的理念,讓企業能跟上時代發展的腳步。”
黃建南表示,當今大學生存在的一個極其錯誤的觀念——認為傳統產業一定會衰落。“這是絕對片面的觀點,難道未來的人們都不需要穿鞋子,住房子嗎?只有不求上進的公司,沒有一定會被淘汰的產業!”同時他還告誡家里有家族企業的同學,希望他們可以積極承擔起后輩該承擔的責任,將大學期間掌握的知識,投入到未來對企業的管理當中去,將企業做大做強。
在提問環節,有同學提問“如何在中國推進一帶一路’建設的大背景下進行創業”。針對此問題,黃建南回答:“所有想抓住這次變革機會的企業家都必須認識到要想成功一定要緊緊的圍繞我們中國的文化因素去發展。因為一帶一路途徑的已包括就有65個國家,要想在65個文化中脫穎而出,就必須有深厚的文化底蘊,而創業也是如此。”
當天的講座,很多同學慕名而來,站著聽完了全場。“黃部長的課太受歡迎了,我來晚了,都沒搶到座位,不過黃教授講得真的精彩,感覺站著聽這么久也值了!”來自外語外貿學院16國貿本一的丁洋說道。
“就業、創業、傳承家業的主題與我們的實際情況相近,加之黃建南教授特別富有親和力的演說,讓這場原定原定下午16時左右結束的講座持續進行到17時。現場還是有很多同學表示,不夠聽。” 管理學院17人力資源班的俞明睿表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