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黃春慧 田義/文 王楠/圖來源:基礎教學部時間:2023-06-08 11:00:00
為深入培育大學生的愛心與社會責任感,近日我校開展“愛的教育”社會實踐活動,組織百名大學生赴溫州市區大羅山羅山村管仲后裔聚居地,體驗孝德文化,關愛弱勢群體。
“愛的教育”是我校基礎教學部打造的一門校本課程,旨在通過理論學習結合社會實踐活動,讓大學生深入鄉村、社區,踐行愛的思想,落實愛的行為,提高愛的表達能力與實踐能力。此次赴羅山村體驗孝德文化是第一次集體外出活動。
羅山村位于溫州市甌海區茶山街道,掩映在風景秀麗的大羅山風景區,是“春秋第一宰相”管仲的后裔聚居地之一。千年來,羅山村管氏崇尚耕讀文化和孝德文化,擁有圣旨節孝牌坊、節孝亭、古烽火臺等古跡,集管氏宗族文化、耕讀文化、孝廉文化于一體。2020年,羅山村被評為“中國楹聯文化村”。
本次實踐活動分為傳統文化學習考察和愛心公益活動兩部分,100名大學生分成20個實踐小組,近距離感受學習中華孝德文化,分組對接羅山村老人開展獻愛心活動。
中國楹聯文化村名不虛傳,一副副楹聯訴說著羅山村向學重文、至孝尚廉的感人故事,詮釋著厚重的“孝德文化”。“羅村孝德重青史,文化禮堂警世人”,羅山村以其自然淳樸的民風和厚重的文化歷史底蘊,影響著一代代的管氏后人。同學們在一個個故事中感受到了老一輩人身上的堅強意志和高尚品德。
除了體驗孝德文化,同學們還向村里獨居老人開展獻愛心活動。做飯、刷碗、剪指甲、送上精心準備的小禮物等,大家用自己的方式踐行人人知善、人人向善、人人行善的“愛的教育”。
【學生感想】
愛心糖果組:賀曉燕、徐睿璀暢、俞柯瑤、沈鏵、丁玉潔
這副楹聯中字體不一的“孝”和“官”,代表著羅山村歷代村民所堅信的理念,一個是踐行仁孝之道,一個是堅守清廉之道。聽完村支書講解楹聯背后的故事后,我們非常感動,特地在文化禮堂門口與楹聯合影,為的是記住這份感動,傳承這份精神。
愛心接力組:程虹、楊沁妤、鄒李丹、馮倩、余欣儒
我們小組被羅山村的楹聯文化震撼到了。如果不是這次實踐活動,我們真不知道大羅山深處還有這么一個歷史文化底蘊深厚的村子。徒步羅山村,每一處都有一副楹聯,每一副楹聯后面都有一個故事,無聲地詮釋著“孝德文化”。
愛心爆棚組:白中昊、黃海榕、陳哚伊、傅筱楠、魯晨曄、毛寧寧
吳奶奶已經八十高齡了,我們攬起了幫奶奶洗碗的小事,希望能給奶奶留下一些溫暖。跟奶奶聊天的過程中,她拿出家庭照片和我們分享自己的幸福時光。陪伴雖然短暫,但那一刻我們彼此都感受到了溫暖與快樂。
肥肥公主組:謝慧星、張婕、王楠、徐一斐、周翔翔
在程美蘭奶奶家里,我們幫她做了一頓簡單的午飯。飯后,我們在聊天中得知,奶奶最大的心愿就是孫輩都有出息,能為國家出力,自己身體能一直健康,不給兒女添麻煩。在交談中,深深地感受到老一輩人身上的樂觀、善良、處處為他人著想的品德。
傳遞愛心組:呂艷枝、楊揚、胡心園、許珈菀、蔣悅
我們為鄒如蘭奶奶送上了精心準備的見面禮,奶奶很開心。每個人都發揮自己的特長,有人陪奶奶聊天,有人幫忙梳頭剪指甲,有人為奶奶準備豐盛的中飯。吃完飯后,我們還幫忙洗碗拖地,積極傳遞愛心,宣揚孝文化。
無名英雄組:陳松楠、楊俊凱、付玨、馮琳珺、朱治超
眼前的這位老奶奶,生活很不容易。老伴前幾年中風一直臥病在床,她又要照顧年邁的公公。但奶奶從未向別人抱怨,也沒有向命運低頭,用實際行動詮釋了什么是“盡忠盡孝”。
上一篇:
師生范兒|包翰布:音樂發燒友的創業路下一篇:
跨境電商微專業今起面向全校招生